“齿犹”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是chǐ yōu,意思是指牙齿虽然掉光了,但舌头依然存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刚强的东西虽然容易折断,但柔软的东西却能常存,它强调的是柔韧的力量和持久性,告诫人们处事不要过于强硬,而要懂得柔性处理,以柔克刚。
以下是关于“齿犹”的详细解释:
成语释义
字面意思:牙齿虽然掉光了,但舌头还存在。
引申意义:比喻刚强的东西容易折断,而柔软的东西能够常存,强调柔韧的力量和持久性。
出处与典故
“齿犹”出自《说苑·敬慎》一书,其中记载了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老子与其弟子的故事,老子在临终前对他的弟子们说:“满齿不存,舌头犹在。”他用手指着自己的嘴巴让弟子看,然后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弟子们回答说看到了舌头,老子便对他们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齿亡舌存”的成语,用以说明刚者易折、柔者常存的道理。
用法与示例
“齿犹”可以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中。
示例句子尽管他经历了许多挫折,但他依然坚韧不拔,真是“齿犹”啊!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唇亡齿寒(寓意相近,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从意义上理解其对立面为“刚强易存”。
“齿犹”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通过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有时候过于强硬反而会遭受损失,而柔和、灵活的态度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并长久地生存下去,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