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什么幽涧”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名为《幽涧泉》,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琴师在幽静的山涧中弹琴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联想,表达了琴音的高洁孤高以及诗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性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1、作品原文
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幽涧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张清心。
寂历似千古,松飕飗兮万寻。
中见愁猿吊影而危处兮,叫秋木而长吟。
客有哀时失职而听者,泪淋浪以沾襟。
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
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涧泉,鸣深林。
2、注释译文
注释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愀(qiǎo):忧愁的样子。
善手:高手也,明徽:此指佳琴,古代用金玉、水晶等宝物装饰以显示琴的明亮晶莹,徽,指琴节,这里代指琴。
高张:琴弦高张,清:声调清绝。
寂历:犹寂寞,一说凋疏貌。
飕(sōu)飗(liú):风声,寻: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中见”句:谓从中看到,站在高耸的岩石上的秋木之上的猿猴,对影孤立而哀鸣,吊,悲伤怜惜。
哀时失职:谓因失去志向而哀悼时势,职,一作“志”。
淋浪:泪流不止的样子。
缉(jī)商缀羽:此指演奏曲谱,商、羽都是五声之一,缉,协调、和合,缀,系结、连接。
潺(chán)湲(yuán):状流水声,此指乐声,一说流水、流泪貌。
写:通“泻”,流出,此指抒发宣泄,妙指:妙旨,非同一般的意志。
白话译文
用衣袖拂去白石上的尘土,在上面我弹起了素琴,深深的幽涧中流泉悲咽,我手挥五弦,高张清音,这时我的心静得像回到了邃古之初,耳旁只听见悬崖峭壁上的松涛声,琴音中仿佛见到了哀猿在悬崖的秋木之上的吊影,发出一阵阵的哀吟,在听众中有哀时而失志的人们,听到这里,一个个都感动得泪满衣襟,于是我专心致志地、忘我地弹奏着,琴声如潺湲之流水叮咚成音,此时我一心弹琴,只知一味地在琴弦上发泄胸中的幽愤,而不知道所弹奏的乐曲是古是今,在这幽涧流泉旁,琴声在深林中荡响回鸣。
3、创作背景
《幽涧泉》是乐府旧题,属于山水二十四曲之一。《乐府古题要解》未收此题,《乐府诗集》卷六十列于《琴曲歌辞》中,萧士赟注云:“乐府《幽涧泉》者,山水二十四曲之一。”此诗乃李白自制曲辞,其具体创作时间未能确证。
4、作品鉴赏
此诗描写一位技艺高超的琴师弹琴的过程,乃写音乐之妙篇,诗人借写琴艺表现自己不与世俗社会同流合污的孤高性格,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五句,写琴师弹琴的环境及弹奏的风格,在流泉深邃的幽涧,琴师把琴放在白色的石头上,琴上没有任何装饰,他将琴的曲调调得非常高,奏琴风格的独特十足地凸显出琴艺的独特,这一切都表现出琴师与众不同的孤高。
第二部分为中八句,用具体形象描写琴师弹奏出的曲调,诗中语言既具体又形象,诗人用一句“寂历似千古”来描述琴师弹琴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给琴音定下了主调:情似太古,不同凡响,接着诗中运用一连串具体、巧妙的比喻,形容琴音的孤高:像大片松林被风吹拂,发出一片飕飗之声;似孤单的哀猿,处危岩高木而长吟;像哀时失职的迁客,泪流粘襟;像小溪流水,叮咚成音。“缉商缀羽”是弹琴全过程的指法,与“寂历似千古”相呼应。
第三部分为末四句,陈述琴师自己对琴曲的主观评价,他认为琴曲中表现出的情感具有独特的妙趣,而众人是难以解开其中的奥秘的。“幽涧泉,鸣深林”指出琴曲的主旋律。
5、名家点评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似文,似词,似赋,妙甚,谭云:长短句吞吐中有妙理别情,惟太白为之最易最宜,钟云:“中见”非目境也,就琴中见之,耳根灵妙(“中见愁猿”句下),又云:妙达乐理乐情,在此一语(“吾但写声”二句下),又云:六字不尽(末二句下)。
明末清初贺贻孙《诗筏》:太白《梦游天姥吟》《幽涧泉吟》《鸣皋歌》《谢朓楼饯别叔云》《蜀道难》诸作,豪迈悲愤,《骚》之苗裔。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松响猿吟,从琴中写出,俱可以例涧泉也,纵笔挥洒,泠泠有声。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此琴操也,松响猿吟,写出凄清幽怨之音,曲涧泉声,泠然在耳。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严云:“善手”二句,神器俱来,妙尽琴理,又云:“寂历”云云,空踪可想,无典实可寻,此等句真妙绝千古,又云:末六句,妙得铿尔。
《幽涧泉》是李白的一首经典之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