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洞庭山水色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望洞庭》,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下是使用诗词网的格式,详细解释遥望洞庭山水色:
1、作品名称:《望洞庭》
2、作者:刘禹锡
3、创作年代:中唐
4、作品出处:《全唐诗》
5、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6、题材:山水诗
7、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翠 一作:山水色)
8、注释译文: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9、创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10、作品鉴赏: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望洞庭》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