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眠诗
1、解释:
“麓”指山脚或山麓,常与山有关连的词。
“眠”指睡觉,通常表示休息、安眠。
合起来,“麓眠”可以理解为在山麓(山脚下)休息或睡眠。
2、诗句:
《登泰山记》中的句子:“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虽然这句诗没有直接提到“麓眠”,但描绘了泰山山麓的壮丽景色,让人感受到山麓之美。
3、出处:
出自姚鼐的《登泰山记》,姚鼐是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登泰山记》是其代表作之一,以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了泰山的雄奇壮丽。
4、诗意:
姚鼐在《登泰山记》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和壮丽,虽然没有直接使用“麓眠”这个词,但通过对泰山整体景观的描写,尤其是对山脚景象的刻画,间接表达了在山麓休憩的意境。“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这一段描述了古人登山的路径和天门的景象,虽然没有直接写“眠”,但可以想象古人在攀登过程中,于山麓处歇息的情景。
5、背景:
《登泰山记》创作于清代乾嘉时期,姚鼐应友人之邀游历泰山后所作,文章不仅描绘了泰山的自然景观,还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隐居山林的志向。
6、文化价值:
《登泰山记》作为桐城派古文的代表作,体现了姚鼐“义理、考据、辞章”的文学主张,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景物描写生动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解释,可以看出“麓眠”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