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méng(ㄇㄥˊ)
一、基本
读音:méng
部首:氵
笔画:16画
结构:左右结构
异体字:溕、蒙、靀
五笔:IAPE
仓颉码:ETBO
四角号码:34132
Unicode编码:U+6FDB
郑码:VEAG
二、详细解释
1. 字形与字源
字形分析:“濛”字由“氵”(水)和“蒙”组成,表示与水相关的状态或现象。
字源演变:甲骨文、金文、楚系简帛、说文小篆等均有记载,字形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濛”。
2. 基本释义
空濛:指天空或水面因雾气或雨滴而显得迷蒙不清。
溟濛:形容水面广阔而迷蒙的样子。
同“蒙2”:作为“蒙”的异体字,有时也用于表示遮蔽、覆盖等意思。
3. 详细释义
形:下着小雨的样子。《诗经·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动:笼罩,唐·武元衡《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烟蒙宫树晚,花咽石泉流。”《太平广记·卷四一八·张鲁女》:“张鲁之女,曾浣衣于山下,有白雾蒙身,因而孕焉。”
三、组词示例
白濛濛:形容雨点细小。
空濛:指天色迷茫的样子。
溟濛: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濛濛细雨:形容雨点非常细小且密集。
烟雨濛濛:形容细雨中的景象。
细雨濛濛:形容雨点细小且连绵不断。
四、古诗词中的“濛”
《诗经·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唐·武元衡《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烟蒙宫树晚,花咽石泉流。”
《太平广记·卷四一八·张鲁女》:“张鲁之女,曾浣衣于山下,有白雾蒙身,因而孕焉。”
通过以上详细解释,可以看出“濛”字在汉字体系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广泛的应用,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常见,还在文学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