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饮酒·其四》是一首充满深意与哲理的诗歌,通过描绘失群鸟的孤独与归宿,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1、原文展示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2、字词句解释
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
失群鸟:比喻孤独的人。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指傍晚。
犹:还,仍然。
独飞:单独飞翔。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无法决定去向。
无定止:没有固定的栖息地。
夜夜:每个夜晚。
厉响:尖锐的声音,此处指鸟鸣。
思清远:期望找到一个清静的地方。
依依:恋恋不舍的样子。
值:遇见。
敛翮(hé):收起翅膀,即停飞。
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无荣木:没有茂盛的树木。
此荫:这片树荫。
独不衰:唯独这里没有枯萎。
托身:把身体托付给。
已得所: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地方。
千载:千年。
相违:互相违背,分离。
3、译文提供
忙碌的鸟儿失去了同伴,黄昏时分依然独自飞翔,它在空中犹豫不决,没有固定的归宿,夜晚的叫声越发悲凉,它的叫声里充满了对高远清静的向往,离去又回来,恋恋不舍,偶然遇到一棵孤独的大松树,它收起翅膀,选择在这里长久停留,尽管大风中其他树木都凋零,这棵松树阴影却始终不减,它找到了依托,决定在此安家,千年也不会违背初衷。
4、创作背景
《饮酒·其四》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中的第四首,创作时间大约在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左右,陶渊明确立了自己隐逸者的形象,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而他的心境也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5、赏析
这首诗以“失群鸟”作为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自己的人生境况,通过描述鸟儿在孤独中的挣扎与追求,表现了诗人在生活中对清远的向往以及对平静生活的期待,诗歌还揭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人以“孤生松”为寄托,表达了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他独立不群的高尚品质,整首诗通过对“失群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陶渊明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饮酒·其四》是陶渊明借酒抒怀、表达人生哲学的重要作品之一,通过对孤独与归宿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