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蔽日的解释
“浮云蔽日”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fú yún bì rì,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漂浮的云遮住了太阳,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使君主无法看到真相,后来泛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
出处与来源
“浮云蔽日”出自汉·陆贾的《新语·慎微》:“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奸臣遮蔽贤能之人,就像浮云遮挡住日月的光芒一样。
近义词与反义词
“浮云蔽日”的近义词是“浮云翳日”,两者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而它的反义词可以是“火上浇油”、“扬汤止沸”,这些成语则表示在混乱或困难的情况下加重事态,与“浮云蔽日”的含义相反。
用法与示例
“浮云蔽日”通常用作宾语、补语,用于描述小人当道,社会黑暗的情况,陈毅的诗句“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就运用了这个成语,表达了即使暂时被小人遮蔽,但终究会迎来光明的意思。
情感色彩与结构
“浮云蔽日”是一个贬义成语,表达了对小人当道、社会黑暗的不满和批评,它的结构是主谓式,即由主体(浮云)和谓语(蔽日)组成。
“浮云蔽日”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通过比喻的方式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黑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