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鼙,汉语词语,拼音是gǔ pí,意思是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
1、基本释义:鼓和鼙都是古代的打击乐器,鼓是一种大型的圆柱形乐器,中空,两头蒙皮,用于击打发声,而鼙则是一种较小的鼓,通常与大鼓一同使用,在军队中,这两种鼓被广泛用于传达命令和激励士气。
2、出处:《礼记·乐记》中有记载:“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帅之臣。”这句话描述了古代君子听到鼓声时,会联想到军中的将领和士兵。
3、借指征战:除了直接指代乐器外,“鼓鼙”还常常被用作征战的象征,在《旧唐书·郭子仪传》中提到:“子仪躬率六军兵马使张知节、乌崇福、长孙全绪等将兵万人为前锋,营于韩公堆,盛张旗帜,鼓鞞震山谷。”这里用“鼓鼙”来象征军事行动和战争场景。
4、文学意象:在文学作品中,“鼓鼙”常被用作描绘战争、军旅生活的意象,如唐代诗人李贺的《送秦光禄北征》诗中写道:“辞家壮志凭孤剑,万里辞家事鼓鼙。”这里的“鼓鼙”就象征着诗人即将踏上的军旅生涯和战场生活。
“鼓鼙”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既指代了具体的乐器,又承载着丰富的军事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