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不是养什么人”出自宋朝诗人张俞的《蚕妇》,诗句为“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意思是那些浑身穿着绫罗绸缎的人,没有一个是辛勤劳动的养蚕人,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创作背景
宋代初期,社会形势表面上安定得多,广大人民辛勤劳动,努力生产,使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
但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便大量剥削,以其所得的物质财富来宠养前朝的降王、降臣和庞大的官僚地主集团。
张俞屡试不第,深明民间疾苦,此诗即是诗人目睹了劳动者的辛劳后,为揭露这种剥削压迫现象而作。
2、诗文原文
原文一: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译文: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镇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那么风光,却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3、作品鉴赏
诗人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述,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
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
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
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
蚕妇有感于获而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
《蚕妇》这首诗通过描绘蚕妇的生活和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不公,它提醒人们关注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思考如何改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的机会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