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阀

Good Luck To You!

但愿人长久是什么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中秋之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但愿人长久是什么诗

1、诗词原文

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注释解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但愿人长久是什么诗

婵娟:指月亮。

3、诗词译文

像中秋佳节如此明月几时能有?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高遥在上的宫阙,现在又是什么日子,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4、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苏轼正担任密州知州,与弟弟苏辙已经四年未见,政治上的不如意也让他心情郁结,中秋之夜,苏轼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5、作品鉴赏

上片:开篇“明月几时有?”以问句起,展现了词人对时间和宇宙的思考,他想象天上宫阙的情景,并表达出对仙境的向往和疑虑,词人通过“起舞弄清影”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描写月亮的移动和变化,抒发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亲人和朋友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6、文化内涵

但愿人长久是什么诗

月亮的象征意义: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象征着离别和团圆,苏轼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月亮这一意象,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人生哲理: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揭示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悲欢离合和自然现象的变化无常,这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词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7、历史影响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被誉为中秋词中的绝唱,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深受后人喜爱,历代文人墨客纷纷效仿,但无人能及苏轼的高度,这首词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至今仍被广泛传唱,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8、现代启示

珍惜当下: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即使在分离的时刻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终有一天能够团聚。

接受变化: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告诉我们,人生中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这些变化,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诗篇,它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性格和乐观旷达的精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