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形于色”的意思是指内心的情感或想法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即喜怒哀乐等情绪不显露在脸色上,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沉着、有涵养,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外界轻易看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释义
1、基本解释:
“不形于色”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ù xíng yú sè,意思是指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
2、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内心的平静和自制力,即使在面对各种情况时,也能保持镇定自若,不让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和行为。
出处
“不形于色”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这句话描述了刘备的性格特点,他能够在喜怒之间保持冷静,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
用法
“不形于色”可以作为谓语、定语使用,常用于形容人的沉着和自制力,在《三国演义》中就有描述某人“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的句子。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不动声色、面不改色。
反义词:喜形于色。
示例
《晋书·吕光载记》:“(吕光)沉毅凝重,喜愠不形于色。”这句话描述了吕光的性格特点,他能够在喜怒之间保持冷静,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
“不形于色”是一个形容人沉着、有涵养、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成语,它强调了一个人内心的平静和自制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