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首丘”是一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上》,原文为“狐死正首丘”,意思是狐狸在临死时,头必朝向其洞穴所在的山丘,后用“狐死首丘”比喻人不忘本,永远怀念故国、故乡。
一、详细解释
1. 典故出处与含义
出处:最早出自于《礼记·檀弓上》中的“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狐死首丘”。
含义: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其洞穴所在的山丘,后用“狐死首丘”比喻人不忘本,永远怀念故国、故乡,连动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2.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越鸟南栖、归正首丘、代马依风。
反义词:数典忘祖。
3. 语法结构与用法
语法结构:连动式。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二、诗词引用与赏析
1. 屈原《九章·哀郢》
诗句:“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赏析:这句诗以鸟飞回故乡和狐狸死后头朝向其洞穴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土、故国的眷恋深情,屈原通过这种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眷恋,即使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也始终不忘自己的根和源。
2. 曹操《却东西门行》
诗句:“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赏析:这首诗通过鸿雁、转蓬、神龙、猛兽、狐狸等自然物的比喻,反衬出征夫们的流离辗转和有家不能归的苦楚,特别是最后两句“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直接引用了屈原的诗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割舍的情感,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反复渲染和强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凉凄切的情调,但同时又不失刚健爽朗之气。
“死首丘”这一成语及其背后的典故和诗词引用,都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故土、故国的深厚情感和不忘本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和传承,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