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阀

Good Luck To You!

登鹳雀楼是什么诗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什么诗

作者:王之涣(一说朱斌)

朝代:唐代

体裁:五言绝句

出处:《全唐诗》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白日依山尽:太阳沿着西山缓缓沉没。

2、黄河入海流:黄河的水奔腾不息,流向大海。

3、欲穷千里目: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

4、更上一层楼:那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傍。

: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整体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渐而不见,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诗中写这一意像,同一层意思但要蓄势有异,前二句写楼中所见,先面后点;这里写对想中景物负盛名的楼阁所怀,是把一般应有的前虚已出,而假高寓于实后,至此,很自然地推生出末联尤为流传人口的名句,从而把全诗的境界大大拓宽和深化了。“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未句中,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逐句解析

首句:“白日依山尽”,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渐而不见,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黄河入海流”,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第三句:“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

第四句:“更上一层楼”,表现了诗人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只有再爬上一层楼,才能看到更远的景色。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作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他善于描写边塞风光,与高适、王昌龄等人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登鹳雀楼》等,至今仍广为传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