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属于《国风·周南》部分,这首诗通过重章叠句的形式,描绘了一幅劳动妇女在野外采集芣苢(车前草)的生动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明快的节奏,以下是对《芣苢》的详细解释:
1、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2、注释
芣苢:植物名,即车前草,其叶和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关于芣苢的具体种类,古代有多种说法,如毛传认为是车前,朱熹则认为可能是薏苡,近现代学者如闻一多、宋湛庆、游修龄等也有不同的见解,但一般认为芣苢可能是一种野生植物,其果实去壳后即薏仁米。
薄言:发语词,无实义,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
采:摘取。
有:取得。
掇:拾取。
捋: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袺: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襭: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3、译文
鲜艳繁茂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鲜艳繁茂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把它采得来。
鲜艳繁茂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来,鲜艳繁茂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来。
鲜艳繁茂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鲜艳繁茂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来。
4、鉴赏
《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诗中虽然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但读者仿佛看到了她们欢快的情绪——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之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这段话虽然想象的成分多了些但体会还是很准确的。
《芣苢》是一首富有浓厚生活气息、明快优美的劳动之歌,它通过简单的语言和韵律描绘了劳动妇女在野外采集芣苢的生动场景展现了劳动者的欢快情绪和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