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射,古代官职名,起源于秦朝,历经多个朝代的演变,其职责和地位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
1、设立背景:仆射一词最早见于秦律,是“主管”的意思,在古代重视武功的背景下,主射者掌事,因此诸官之长称仆射,秦始置此官,汉以后沿用。
2、汉代发展:汉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初置尚书五人,其中一人为仆射,位次尚书令,职权渐重,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置左右仆射,自此以后,或二或一,置二人则分左右,左右仆射分领尚书诸曹,左仆射又有纠弹百官之权,权力大于右仆射。
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1、魏晋南北朝:魏晋以后,仆射已处于副相地位,号称端副(尚书令称端右),例如东晋谢安、北魏李冲、北齐杨愔等都是以仆射分掌或专掌朝政,但自魏晋至南北朝,仆射之上还有录尚书事、尚书令,至陈时,因其权重,此二职已基本不置,仆射的权力独重。
2、隋朝:隋文帝时,废录尚书事,尚书令虽置而常缺,于是尚书左仆射成为朝廷首相,高颎为左仆射达十九年,杨素为右仆射,与高颎共掌朝政,杨素代高颎为左仆射后,隋文帝以其权重,对之疑忌,命他三五日一至尚书省评论大事,表面对他体恤和尊崇,实则削夺他的权力。
3、唐朝:唐初,大抵继承隋文帝时制度,尚书省置令而虚其位,仆射总领省事,与中书令、侍中同掌相权,而左仆射为首相,唐太宗李世民也曾以仆射当求访贤才为理由,命令尚书省细务悉由左右丞处理,有冤滥大故才呈报仆射,这就限制了仆射全面综理政务的权力,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李绩为左仆射复加同中书门下三品的称号,自此,仆射入政事堂议事,就必须例加此号,表明仆射已不是当然宰相,唐代后期常以仆射为节度、观察等使的加官,用以表示其品秩的高下,于是仆射成为虚职,不但不是宰相,连尚书省本省事务也不过问。
三、宋代以后的变化
1、宋代: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改革官制,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均为宰相,徽宗时又改宰相为太宰、少宰,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复名左右仆射,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又改名为左右丞相,此后,不再有仆射之名。
2、其他朝代:五代至宋代沿袭唐代后期之制,元代废除尚书省,只设中书省,尚书仆射也被废除,中书丞相承担了尚书仆射的职务,明清两代均未设置仆射这一官职。
仆射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官职,其起源、发展和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和权力结构的调整,从秦汉时期的尚书省长官到唐宋时期的宰相之职,再到宋代以后的逐渐废除,仆射的职能和地位经历了多次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为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