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什么月下门》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富有禅意的景象:鸟儿在池塘边的树上栖息,僧人则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以下是对这句诗及其背景的详细解释:
1、诗句出处与背景
这句诗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贾岛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早年曾出家为僧,后还俗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中,在仕途失意和生活的艰辛中,他逐渐向往隐居生活,并结识了同样志趣相投的李凝,这首诗便是贾岛从洛阳返回长安途中,拜访李凝未遇时所作。
2、诗句解析
“僧敲月下门”中的“僧”,通常被理解为贾岛自己,因为贾岛早年出家过,虽然后来还俗,但仍保留了一些僧人的习惯和风貌,这里的“敲”字,也体现了贾岛作为访客的礼貌和尊重。
“月下门”则是一个极富诗意的场景,将月光、门户和僧人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幽静而深邃的画面,月光下的门户,不仅代表了僧人的居所,也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3、诗句内涵与外延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具体的物理场景,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它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在月光的照耀下,僧人敲响寺院的门,这一行为既是对隐居生活的回归,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寻。
“敲”字的使用也引发了后人关于“推敲”的讨论,韩愈认为“敲”字比“推”字更好,因为它更能体现访客的礼貌和尊重,同时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层次感。
“僧敲月下门”这句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富有禅意的场景,更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