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的诗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以其沉郁顿挫并富于变化的语言和严谨的格律著称,以下是具体介绍:
1、《登高》
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时在夔州。《登高》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春望》
背景:《春望》创作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春天,即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不禁忧心如焚,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五言律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背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八月,这首诗记述了杜甫自己的茅屋被秋风破坏后的情景,表现了他推己及人、关心百姓疾苦的宽广胸怀。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4、《兵车行》
背景:《兵车行》是杜甫的一首乐府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这首诗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夕,由于连年征战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5、《蜀相》
背景:《蜀相》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游览武侯祠时所作,诗中歌颂了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功绩和品德,同时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月夜忆舍弟》
背景: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当时杜甫被禁在长安,怀念离散的亲人,遂有此作。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