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及时识别和处理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后出血的定义、原因、诊断与处理流程,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这一紧急情况。
一、产后出血的定义与诊断
1、定义: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产妇出血量≥500毫升,剖宫产术分娩产妇出血量≥1000毫升,也有研究认为,全球范围内,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应引起临床重视。
2、诊断标准:关键在于对出血量的准确测量和估计,常用的方法包括称重法或容积法、休克指数法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的测定,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通常需要综合使用来评估失血量。
3、高危因素:所有产妇都有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但有高危因素者更易发生,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
二、产后出血的预防
1、加强产前保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尤其是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症、严重贫血等。
2、第三产程处理: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预防性使用宫缩剂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常规推荐措施,常用的药物包括缩宫素、卡贝缩新、麦角新碱等。
3、控制性牵拉脐带和子宫按摩:在胎儿娩出后1~3分钟钳夹并切断脐带,有助于子宫收缩,助产士应在产后常规触摸子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
三、产后出血的处理
1、尽早呼救及团队抢救: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尽早呼救,启动产后出血抢救流程,多学科团队合作进行抢救。
2、确定出血原因:快速明确出血原因是关键,常见的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
3、止血措施: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子宫收缩乏力时可使用宫缩剂;产道损伤则需进行缝合。
4、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和血浆。
5、纠正凝血功能: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给予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或血小板悬液。
6、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或切除子宫。
四、晚期产后出血的诊治
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小时后至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其主要原因包括子宫复旧不全、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
1、子宫复旧不全:使用有效的子宫收缩药物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2、胎盘胎膜残留:根据残留组织的大小和血流信号决定是否清宫。
3、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使用促宫缩药物和抗生素保守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通过上述内容,希望能为医护人员提供实用的指导,提高对产后出血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从而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产后出血识别和处理的视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