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识别与处理对保障母婴安全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产后出血的识别与操作流程:
一、产后出血的定义与高危因素
1、定义: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或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000ml。
新定义还包括无论何种分娩方式,产时及产后24小时内,产妇累计出血量≥1000ml,或伴低血容量的症状和体征。
2、高危因素:
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如胎盘滞留、胎盘植入等)、凝血功能障碍等。
其他高危因素包括产程延长、绒毛膜羊膜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
二、产后出血的早期识别
1、出血量的测量:
容积法:使用产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放入量杯中测量失血量。
称重法:通过计算接血敷料湿重与干重的差值来估算失血量。
休克指数法:休克指数(SI)=心率/收缩压(mmHg),用于判断出血严重程度。
2、生命体征观察:
持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及时发现休克症状。
3、临床表现观察:
注意产妇的精神状态、皮肤颜色、尿量等,以评估出血情况。
三、产后出血的处理流程
1、初步处理: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通知抢救小组,启动多学科协作抢救流程。
2、止血措施:
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
使用宫缩剂,如缩宫素、麦角新碱等。
宫腔填塞,使用无菌纱布条填塞宫腔。
结扎盆腔血管,如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或髂内动脉。
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或子宫全切除术。
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可考虑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3、液体复苏与输血:
根据失血量和血红蛋白水平,合理输血和输液。
动态监测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及时纠正凝血障碍。
4、预防感染:
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四、相关问题与解答
1、如何准确判断产后出血量?
采用容积法、称重法和休克指数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估失血量。
2、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包括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程延长、绒毛膜羊膜炎等病史的产妇。
3、产后出血的紧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吸氧、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等。
4、何时需要输血?
当失血量超过全身总血量的20%(约1000ml)时,应考虑输血。
5、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积极处理产前基础疾病、加强产时保健、正确处理第三产程等。
产后出血的识别与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出血量、生命体征、临床表现等多个方面,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和液体复苏策略,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小伙伴们,上文介绍了“产后出血识别与处理操作视频”的内容,你了解清楚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任何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让我们下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