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月夜舟中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依恋家乡山水之情,全诗如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1、作品背景
创作年代:盛唐时期,大约作于公元724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秋天。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内容解析
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点出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同时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这里的“半轮秋”指的是上弦月或下弦月,形象地描绘了峨眉山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入平羌江水流”,描述的是月光映入江水,随波流动的景象,这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还暗点了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第三句:“夜发清溪向三峡”,写诗人连夜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这里的“清溪”指清溪驿,位于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而“三峡”则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君”可能指峨眉山月,也可能指与作者同住峨眉山的友人,由于明月可亲而不可近,所以诗人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3、艺术特色
本诗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语言自然流畅,这五个地名依次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和渝州,它们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诗中的地名处理富有变化,既有虚用也有实用,使得诗句读起来毫无痕迹,妙入化工。
整首诗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4、名家点评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明末清初黄生认为:“语含比兴。‘君’字指月而言,喻谗邪之蔽明也。”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它以凝练的写景手法和浅近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