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是一种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苇,蒹”指的是没长穗的荻,而“葭”则是指初生的芦苇,以下是对蒹葭的具体解释:
基本含义
1、植物特性:蒹葭是多年生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根状茎十分发达,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高1~3米,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圆锥花序分枝稠密,向斜伸展,花序长10一40cm,小穗有小花4—7朵;颖有3脉,一颖短小,二颖略长;第一小花多为雄性,余两性;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12mm;内稃长约4mm,脊上粗糙,具长、粗壮的匍匐根状茎,以根茎繁殖为主。
2、生态习性:多生于低湿地或浅水中,芦苇是经常见到的水边植物,芦苇常会和寒芒搞混,区别是芦苇的茎是中空的,而寒芒不是,寒芒到处可见,芦苇是择水而生,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疏散,长10~40厘米,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雌雄同株,花序长约15~25公分,小穗长1.4公分,为白绿色或褐色,花序最下方的小穗为雄,其余均雌雄同花,花期为8~12月,芦苇的果实为颖果,披针形,顶端有宿存花柱。
3、产地分布:芦苇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在我国则广布,其中东北的辽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腾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额敏河谷,华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苇区,是大面积芦苇集中的分布地区。
4、繁殖培育:生在浅水中或低湿地,新垦麦田或其他水田、旱田易受害,芦苇具有横走的根状茎,在自然生境中,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根状茎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甚至在水面上形成较厚的根状茎层,人、畜可以在上面行走,根状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较长时间埋在地下,1米甚至1米以上的根状茎,一旦条件适宜,仍可发育成新枝,也能以种子繁殖,种子可随风传播,对水分的适应幅度很宽,从土壤湿润到长年积水,从水深几厘米至1米以上,都能形成芦苇群落,在水深20~50厘米,流速缓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称。
文化象征
1、文学作品:《诗经》中有《秦风·蒹葭》,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营造了一种秋水伊人的美妙境界。
2、象征意义:蒹葭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执着的追求,在文学中,蒹葭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人,蒹葭也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和纯洁,它的柔弱和飘逸给人一种浪漫的感觉,使得它在古代诗词中成为表达爱情的重要意象之一。
蒹葭不仅是一种植物的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和情感的寄托,它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执着的追求,同时也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和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