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元稹合称为“元白”,这一称谓不仅代表了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也象征着他们在文学上的共同追求与成就,以下是对“元白”这一合称的详细解释:
1、合称由来
最早出处:“元白”这一合称最早出自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并称原因:二人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在中唐诗坛影响很大。
2、文学贡献
新乐府运动:元稹和白居易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讽谕作用,写有大量反映现实的作品。
诗体风格:他们都擅长于新乐府、七言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注意诗歌语言的平易浅切和通俗性。
3、深厚友谊
相识相知:元稹和白居易大约在贞元十九年(803年)相识于京城长安,他们一同科举及第,一同入朝任职,后来又在同一年被贬,同一年生子,经历惊人的相似。
诗歌唱和:无论是相聚还是分离,两人互相以诗赠寄酬唱,从未间断,他们的唱和诗编成了一本《因继集》,共十六卷,凡千余首。
4、评价争议
扬者:张为列白为“广大教化主”,元为“入室”,宋代叶梦得、明代贺贻孙、清代尤侗、翁方纲等则褒扬元白。
抑者:杜牧指元白诗为“淫言媟语”、“纤艳不逞”,明代王世贞、王世懋、清代王夫之、王士禛均贬抑元白。
“元白”这一合称不仅是对白居易和元稹深厚友谊的象征,更是对他们在文学上共同追求与成就的高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