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景图,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解释:
1、作品名称:《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作品原文: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3、注释译文
西塞山: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位于湖北省黄石市。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外形类似白鹤,腿和脖子特别长,便于在水中寻找食物。
桃花流水:指桃花盛开的季节正值春水上涨之时,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是一种味道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颜色呈黄绿色。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
白话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4、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唐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年),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5、作品鉴赏
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后三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6、艺术手法
意境优美: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是一首脱离尘俗、情景交融的抒情诗。
色彩鲜明:苍岩、白鹭、鲜艳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黄褐色的鳜鱼、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
寄情于景:作者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7、后世影响:苏子瞻极爱此词,曾将其改编为《浣溪沙》,黄鲁直也继作《鹧鸪天》,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渔乡山水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