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是一首古代诗歌,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以樛木(即弯曲的树木)和葛藟(一种藤本植物)为象征,表达了对君子的祝福和赞美,以下是关于樛木的详细解析:
1、诗歌原文及译文
原文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译文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把这根树枝覆盖了,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缠绕,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2、注释详解
樛木:下曲而高的树。
葛藟: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累:攀缘,缠绕。
只:语气助词。
君子:此处指结婚的新郎。
福履:福禄,幸福。
绥:与妥通,下降的意思。《礼记·曲礼》:「大夫则绥之」《疏》「绥,下也。」《毛传》「绥,安也。"亦通。
荒:覆盖。
将:扶助;或释为“大”。
萦:回旋缠绕。《康熙字典》:「《玉篇》:『萦,旋也。』《广韵》:『绕也。』」。
成:就;到来。
3、创作背景
《周南·樛木》选自《诗经》,为一首表达祝福的诗歌,其场合或许是婚礼,或许是新生儿诞生,或许是其他友好欢乐的场景,此诗以南方生长的高大树木被葛藤攀援、缠绕起兴,表达对这位君子的喜爱之情。
4、诗歌赏析
《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樛木》就是如此。“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近,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覆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
这首诗通过樛木和葛藟的相互依存关系,比喻新婚夫妇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相互扶持,表达了对新婚男子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它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和家庭的重视和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