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méng,是一个汉字,部首为“氵”,总笔画数为16,其基本含义包括微雨的样子、笼罩等,在古代诗词中,“濛”字常用来形容细雨、烟雾或模糊不清的景象,增添了许多文学意境。
下面使用诗词网的格式,详细解释“濛”字的含义和使用:
一、字形与结构
濛,méng,部首为“氵”,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蒙”。
二、基本解释
濛的基本含义包括:
下着小雨的样子:如《诗经·豳风·东山》中的“零雨其濛”。
笼罩:如唐代武元衡诗《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中的“烟宫蒙树晚,花咽石泉流”。
见“空濛”:表示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
见“溟濛”:指雾气弥漫的样子。
同“蒙2”:作为“蒙”的异体字之一。
三、详细解释
濛在古诗词中的具体用法如下:
濛柳添丝密:形容细雨中柳树的枝条更加茂密。
昏濛眼上花:形容眼睛因泪水或雨水而模糊不清。
细雨濛濛湿芰荷:描述细雨轻轻洒在荷叶上的情景。
空濛江上子规啼:描绘了江面上雾气蒙蒙,杜鹃鸟鸣叫的景象。
濛濛百花里:形容百花丛中雾气缭绕的美丽景象。
四、例证
《诗经·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唐代·武元衡《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烟宫蒙树晚,花咽石泉流。”
宋代·吴文英《江神子/江城子》:“夜凉沈水绣帘栊,酒香浓,雾濛濛。”
“濛”字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象,尤其是细雨、烟雾等,具有丰富的文学表现力和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