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拙的定义与解释
“复拙”这一概念源自古代诗词,尤其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中多次出现,它主要表达了一种自谦和对自身能力或命运的认知,在白居易的《咏拙》中,他写到:“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这句话揭示了“拙”的本质,即人的本性中有聪明和笨拙之分,而这种本性是不可改变的,白居易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反思,得出了对自己“拙”的认知,并接受了这一点,表现出一种自我接纳和顺其自然的态度。
白居易的“拙”
白居易在其诗作中多次提到自己的“拙”,例如在《咏拙》中,他描述了自己如何从高飞到坠落,再到接受自己的“拙”,他说:“亦曾举两翮,奋飞碧池湄。……问余何以然,问我何所知。……从兹知性拙,不解转如轮。”这些诗句反映了白居易对自己命运和能力的认知过程。
白居易还写道:“我性愚且昧,所赋多褊独。……慕贵而厌贱,乐富而恶贫,同此天地间,我岂异于人。”这表明他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和偏执,但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并不比别人差。
“拙”的多重含义
1、性格和命运:白居易认为“拙”是人的本性之一,无法改变,他在诗中提到:“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这表示每个人天生就有不同的性格和命运,有些人聪明伶俐,有些人则显得笨拙。
2、自谦和自嘲:白居易经常用“拙”来自嘲,表达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他在《咏拙》中说:“闭户养养拙,深居养智增。”意思是说,他通过闭门养拙,逐渐增长智慧。
3、人生态度:白居易的“拙”还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淡然态度,他认为,无论命运如何,都应坦然接受,并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他在诗中写道:“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意思是说,他通过接受自己的“拙”,反而能够心安理得地生活。
4、社会批判:在一些诗中,白居易也用“拙”来讽刺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他在《汉青史上》写道:“计拙是和亲”,批评汉朝的和亲政策,认为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复拙”不仅是一种自谦的态度,更是一种对自我和生活的深刻认知和接受,白居易通过自己的诗作,表达了对“拙”的理解,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他的“拙”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评价,更是一种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种态度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足时,要学会接受和调整心态,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