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长安城郊的美丽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先贤介之推的怀念之情。
作品原文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词网格式详细解释
1. 寒食:指寒食节,即清明节前一两天,古代在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 2.作者 韩翃(hán hóng):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754年)进士,官至驾部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善于抒写羁旅愁绪。 3. 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长安城到处都是飘飞的落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时,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使其摇曳倾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傍晚时分,皇宫里传送着皇帝赏赐给近臣的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袅袅的轻烟飘散到那些受宠的贵族家中。 4.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长安城。 御柳:指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借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会特赐蜡烛给近臣。 五侯:泛指达官贵人。 5.译文 春天的长安城到处都飘飞着落花,寒食节时,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使其摇曳倾斜,傍晚时分,皇宫里传送着皇帝赐予近臣的蜡烛,袅袅的轻烟飘散到那些受宠的贵族家中。 6.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当时韩翃任驾部郎中、知制诰,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寒食节期间,他看到长安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联想到历史上的先贤介之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7.文学赏析 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描绘了暮春时节长安城的繁华景象,花瓣随风飘舞,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进一步描写了皇城中的景象,东风吹动柳枝,增添了几分动态美,第三句“日暮汉宫传蜡烛”引出了寒食节的一个特殊习俗——禁火,并特赐蜡烛给近臣,体现了皇帝对近臣的恩宠,最后一句“轻烟散入五侯家”则揭示了这种恩宠实际上只惠及少数权贵,暗示了社会的不公,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内涵,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情况。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寒食节的独特风俗,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