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写秋夜景象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1、作品原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注释译文
注释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创作背景:《夜书所见》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文心雕龙·物色》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4、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诗歌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诗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名家点评
南宋许棐《梅屋诗稿·赠叶靖逸》:“声华馥似当风桂,气味清于著露兰。”
钱钟书《宋诗选注》:“这种景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5、作者简介: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夜书所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景象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