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山水诗,描绘了春夜山间幽静而美丽的景色,全诗紧扣“静”字,通过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景来反衬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生动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作品原文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注释译文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两山之间的小溪。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木犀,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春日开花,花香浓郁,也有一说是“四季桂”,春天也开花。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白话译文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旷。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3、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盛唐时期,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中的第一首,诗人游历江南若耶溪时,触景生情,联想到前人描写若耶溪的名句,想要与古人争胜厘毫,于是创作了此诗。
4、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鸟鸣涧》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组诗中的第一首,也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描绘春夜空山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以“静”字为主旨,紧扣这一主题展开描写,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名家点评:宋代刘辰翁评价此诗皆非着意;明代胡应麟说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清代王士祯认为其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
5、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鼻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鸟鸣涧》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充满生机与禅意的山水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千年的时光长河,至今仍能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