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释
“履险如夷”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lǚ xiǎn rú yí,意思是走在危险的地方就像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这个成语出自汉·刘协《喻郭汜诏》中的“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
出处及背景
该成语最早见于《汉书·武帝纪》,其中提到:“朕自即位以来,遭天地人之难,至今三十九岁矣,虽遭艰险,犹安如泰山。”这段话表达了汉武帝在位期间虽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仍然能够保持镇定和从容的态度,如同行走在平坦的地面上一般,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从容不迫的心态。
使用方式
“履险如夷”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可以用于描述个人或集体在面对困难时的心理状态或行为表现。
作谓语:他在危急关头总是能够履险如夷,让人十分敬佩。
作定语:这位将军以履险如夷的态度指挥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1. 基本含义
“履险如夷”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或困难时能够保持镇定,如同走在平地上一样。
2. 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汉书·武帝纪》,原文描述了汉武帝在位期间尽管遭遇多次艰难险阻,但仍能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
3. 使用场景
工作场合:在工作中遇到紧急情况时,领导者需要具备履险如夷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团队应对危机。
学习环境:学生在备考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难题,此时保持履险如夷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
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学会以履险如夷的态度去面对,可以让生活更加从容不迫。
4. 相关成语对比
与“泰然处之”的区别:两者都表示遇到变故或困难时能够沉着应对,但“泰然处之”更侧重于内心的平静,而“履险如夷”则强调外在行为的从容不迫。
与“化险为夷”的区别:“化险为夷”是指将危险转化为平安,而“履险如夷”则是指在危险面前表现得非常镇定。
5. 实际应用案例
历史人物: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多次面临险境,但他总能以履险如夷的态度化解危机,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现代企业家: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都会遇到各种挑战,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具备了履险如夷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