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索,汉语词汇,读音为xiāo suǒ,意思是荒凉,冷落,萧条、凄凉;缺乏生机、不热闹;稀疏;淡漠;衰颓;风雨吹打树叶的声音。
基本解释
1、荒凉,冷落:形容环境或气氛的冷清与萧条。“天寒夜长,风气萧索”,描绘了一幅寒冷冬夜中,风声呼啸而过的荒凉景象。
2、疏散,稀少:指事物分布的稀疏状态,如“草树迎萧索”,描述了草木在秋风中逐渐凋零,变得稀疏的景象。
3、淡漠:表示对事物的态度冷淡,不感兴趣。“某宦情萧索”,表达了官员对官场事务的冷漠态度。
4、衰颓:形容事物或人的精神状态萎靡不振,如“鬓发萧索垂霜冰”,描绘了人因年老或忧愁而显得憔悴的形象。
5、风雨吹打树叶的声音:这是萧索一词较为特殊的用法,用于形容风雨中树叶被吹打的声音,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词中的应用
萧索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应用广泛,常用于表达诗人对环境、情感或人生境遇的感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诗词例句:
“休道旅怀萧索,生怕香浓灰薄。”(宋·刘过《谒金门》),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凄凉。
“草树迎萧索,湖山罢郁葱。”(明·高启《长洲苑》),描绘了秋天草木凋零,湖光山色失去往日生机的景象。
“小雨点打着二人底伞上,响出寂寞的调子,黄昏底镇内,也异样地萧索。”(柔石《二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雨夜中小镇的寂静与荒凉。
萧索一词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也深刻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内心世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