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牌名:“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
2、体裁沿革:浣溪沙,原为唐代教坊曲名,《金奁集》《片玉集》均注“黄钟宫”,《张子野词》注“中吕宫”,任半塘《唐声诗》谓“浣溪沙”三字费解,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甫诗‘移船先生庙,洗药浣纱溪’(《绝句三首》)。”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为平韵体,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后主李煜,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3、格律说明:浣溪沙词调有五种格式,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以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代表,前段第二句,韦庄词“孤灯照壁背窗纱”,“孤”字平声,“照”字仄声,后段第二句,欧阳炯词“园中缓步折花枝”,“缓”字仄声,第三句,李煜词“登临不惜更沾衣”,“登”字平声,“不”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馀悉参后词,至《花草粹编》所载李氏一词,前段第三句“流水飘香乳燕啼”,历查唐宋元诸家平韵词,此句从无第二第六字用仄、第四字用平者,李词误填,不可从。
4、典范作品:唐末·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唐末·薛昭蕴《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馀》;唐末·张泌《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北宋·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北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北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北宋·周邦彦《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南宋·张元干《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南宋·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南宋·辛弃疾《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南宋·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5、别名:张泌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韩淲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浣溪沙”不仅是一种词牌名,它还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