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边的树》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景象,通过对玉管葭灰、流莺燕子、夕阳西下和池边树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感受,以下是根据诗词网格式对该诗进行的详细解释:
1、作品原文
玉管葭灰细细吹,流莺上下燕参差。
手里拿着玉笛,细细慢慢的吹,流莺在身边上下翻舞,燕子来来去去。
日西千绕池边树,忆把枯条撼雪时。
在黄昏里一遍又一遍的绕着池边的树呀,在我的记忆里,总是那冬天,你拿着枯树枝,去摇落满树的雪花。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玉管:玉制的管,古乐器,庾信《春赋》:“玉管初调。”《续仙传》:“王母献白玉管,云吹之以和天风。”
葭灰:古人烧芦苇中的薄膜成灰,置于十二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至,某律管中的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
白话译文
细细吹飞玉管中的葭灰,已经到了莺啼燕舞的好时节,夕阳西下,我依然围绕着池边的树徘徊,不忍离去,不禁回想起握着枯萎的枝条摇晃着大雪的时候。
3、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存在争议,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认为此诗是李商隐进士及第后所作,时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之后。“池边”即为“曲江边”,诗人在春风得意时回忆落第的困窘,百感交集。
4、作品鉴赏
首句
诗人用“玉管葭灰细细吹”含蓄点明时令,从这里,人们仿佛能看到时光如尘,将抽象的时光具象化,“细细”写出了时间流逝的不知不觉,以及感受到后的措手不及。
次句
“流莺上下燕参差”别具情趣,“流莺”与“燕”活泼自在、上下飞舞的姿态,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之感,且富有动感,由衷的喜悦留驻笔端。
第三句
“日西千绕池边树”,无限低徊,都可从“千绕”二字品味而出,夕阳西下,可夕阳还执拗地照耀着万物,照耀着那池边的绿树,诗人依然流连忘返,诗人与所见之景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无限感念,似乎即将脱口而出,却终归静寂无声。
尾句
“忆把枯条撼雪时”,以“忆”字笔锋一转,追忆肃杀的冬天,回忆自己人生的寒冬,仿若那种冷已经深入骨髓,让人心有余哀。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