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草》,全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1、作品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句诗描绘了古原上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萎、春天复苏的景象,这里的“离离”形容青草茂盛的样子,而“一岁一枯荣”则表达了野草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的自然规律。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两句诗通过“野火”和“春风”的对比,展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遭遇野火焚烧,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春风一吹,它又会生机勃勃地生长起来。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这两句诗将视角从古原上的草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远处芬芳的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阳光下的翠绿连接着荒凉的古城,这里不仅描绘了野草的茂盛,也暗示了它们给荒凉之地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最后两句诗点明了送别的主题,作者再次送别远方的友人,看到那茂盛的野草,不禁感到离别的愁情更加浓烈,这里的“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也暗喻了离别时心中的不舍和忧伤。
2、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8),是白居易应考习作,当时他年仅十六岁,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据载,白居易初到京城时曾以这首诗谒见名士顾况,顾况读后大为赞赏,并广为延誉。
3、作品鉴赏
前四句写“草”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这里的“离离”形容青草茂盛的样子,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接着写“一岁一枯荣”,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表现了野草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的自然规律,然后通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诗,展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后四句写“送别”
五、六句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这里的“远芳”和“晴翠”都写草,但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最后两句点明“送别”主题,结清题意,关合全篇,这里的“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也暗喻了离别时心中的不舍和忧伤。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但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此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