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汉语中,“敦”字具有多重含义,具体如下:
1、古代食器:“敦”是古代的一种青铜制食器,用于盛放黍、稷、稻、粱等作物,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这种器具在战国时期非常流行。《礼记·明堂位》中有记载:“有虞氏之两敦”,表明“敦”在当时已作为礼器使用。
2、厚道、诚朴:“敦”字形容人时,表示其性格厚道、诚朴宽厚、笃实。《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中提到的“说礼乐而敦诗书”,以及《汉书·扬雄传》中的“敦众神使式道兮”。
3、督促、管理:“敦”还可以表示督促、管理的意思,如《孟子·公孙丑下》中的“使虞敦匠事”,意为让虞督促工匠的工作。
4、友谊深厚:“敦”在描述人际关系时,表示友谊深厚,谢灵运的诗句“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即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5、丰富、丰厚:“敦”还可以表示物产丰富、生活富足,如《国语·周语上》中的“敦厐纯固于是乎成”,以及《左传·成公十六年》中的“民生敦厖”。
6、通假字:“敦”有时也用作通假字,如通“屯”,表示驻扎;通“淳”,表示淳厚;通“雕”,表示彩画等。
“敦”字在古代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不仅指一种具体的青铜器物,还涵盖了性格、行为、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