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下面将使用诗词网的格式,对这句诗进行详细解释,并使用小标题格式:
原文及出处
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出处:唐代·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诗句释义
大漠沙如雪:广阔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宛如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燕山月似钩: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同银钩一般。
注释解析
大漠:广大的沙漠,这里指北方边塞地区,是当时边塞争战之处。
燕山:在河北省,东西走向,构成了一些重要隘口,如古北口、喜峰口等,一说为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
月似钩:这里的“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含有思战斗之意。
赏析解读
写景抒情:前两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描绘出连绵的燕山山岭和明亮的月夜景象,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比兴手法:诗人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这种比兴手法不仅丰富了诗的表现力,还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情感抒发:后两句借马抒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诗人通过设问的形式,强烈传达出企盼受到重用、驰骋疆场的无限愿望。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边疆独特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报国之志,通过比兴手法的运用,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