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阀

Good Luck To You!

月夜的诗是什么

《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至德元年(756年),当时杜甫被禁于长安望月思家而作,这首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全诗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情真意切,深婉动人,以下是使用诗词网格式对《月夜》的详细解释:

月夜的诗是什么

一、作品名称及出处

作品名称:《月夜》

作者:杜甫

创作年代:唐代

体裁:五言律诗

出处:《全唐诗》

二、作品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三、注释译文

注释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这里指妻子。

: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是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上散发出来的,所以说“香雾”。

月夜的诗是什么

清辉:指月光。

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着,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白话译文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四、创作背景

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八月,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诗。

五、作品鉴赏

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设想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之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想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

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

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

六、名家点评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八句皆思家之言,三、四及“儿女”,六句全是忆内,与乃祖诗骨格声音相似。

月夜的诗是什么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云:愈缓愈悲,俯仰俱足(“未解”句下)。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遍插茱萸少一人”、“霜鬓明朝又一年”,皆客中人遥想中相忆词,已难堪矣,此又想其“未解忆”,又是客中一种愁苦,然看得前二绝意明,方知“遥怜”、“未解”之趣(“遥怜”二句下),钟云:“泪痕干”,苦境也,但以“双照”为望,即“庶往共饥渴”意(末句下)。

清代王嗣奭:《杜臆》:“云鬟”、“玉臂”,语丽而情更悲。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衬拓“独”字,逼起落句,精神百倍,转变更奇(“香雾”二句下)。

清代李调元:《雨村诗话》:诗有借叶衬花之法,如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自应说闺中忆长安,却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此借叶衬花也,总之古人善用反笔,善用傍笔,故有伏笔,有起笔,有淡笔,有浓笔,今人曾梦见否?

清代钱良择:《唐音审体》:映出上“独看”也,意虽直下,字句未尝不对(“未解”句下)。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王士正曰:不言思儿女,情在言外。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只独看”正忆长安,儿女无知,未解忆长安者苦衷也,反复曲折,寻味不尽,五、六语丽情悲,非寻常秾艳。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邵云:一气如话。

清代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此杜老初年始解言情之作,三、四正用形闺中独看人可念耳,五、六仍极写,结笔更无聊作兴语。

清代黄生:《唐诗矩》:尾联见意格,结云云,则今夕天各一方,泪无干痕可知,此加一层用笔法,题是《月夜》,诗是思家,看他只用“双照”二字,轻轻绾合,笔有神力。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少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身在长安,忆其妻在鄜州看月也,下云:“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用旁衬笔;儿女不解忆,则解忆者独其妻矣。“香雾云鬟”、“清辉玉臂”,又从对面写,由长安遥想其妻在鄜州看月光景,收处作期望之词,恰好去路,“双照”紧对“独看”,可谓无笔不曲。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Z-BlogPHP 1.7.3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