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年)秋天的重阳节,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作品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注释译文
注释
渚:水中的小洲。
回:回旋。
百年:犹言一生。
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译文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3、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的重阳节,杜甫时在夔州,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无奈严武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买舟南下。
4、作品鉴赏
前四句写景: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以“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后四句抒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登高》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还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展现了杜甫晚年生活的艰辛与心境的悲凉。